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表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,实现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,应该是做好“十三五”规划以及行业管理的主基调。
综合国家能源局、科技部、工信部等主管部委的发言可以发现“十三五”监管政策的基调大致为降低补贴、降低成本、稳定规模、整合行业。多位政策制定者预计,“十三五”将真正成为市场大浪淘沙的阶段,这比两年前市场低迷时更甚。
2015年10月13-15日,北京国际风能、光伏大会在北京召开。自2008年举办首届会议以来,北京国际风能、光伏大会已逐渐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性会议。
此次会议的参展商达到史无前例的600多家,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从参展商的数量和发布的新产品的特点不难看出,在经历了数年低迷后,中国风电、光伏行业已从回暖之势转为快速发展,风电、光伏产业正在从规模导向转为成本导向,并且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、精细管理。
综合国家能源局、科技部、工信部等主管部委的发言可以发现“十三五”监管政策的基调大致为降低补贴、降低成本、稳定规模、整合行业,以推动能源转型。多位政策制定者预计,“十三五”将真正成为市场大浪淘沙的阶段,这比两年前市场低迷时更甚。
具体至装机规模,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处长董秀芬预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光伏装机容量将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,在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.5亿千瓦;而风电的装机虽未给出具体数字,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表示,不会低于“十二五”的装机规模,以保证每年的稳定增量。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表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,实现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,应该是做好“十三五”规划以及行业管理的主基调。
“十三五”规划定调
在经历两年低迷行情后,风电、光伏已逐渐从回暖复苏走向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。
据国家能源局初步统计,今年1-9月,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在1050万千瓦-1100万千瓦,预计全年新增量可达到1500-1800万千瓦,其中,光伏组件产量增长最快,一到三季度同比增长26%,达到31GW,创历史新高。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略高于光伏。
与此同时,风电、光伏的成本实现大幅降低。以光伏发电为例,中国光伏协会理事长高纪凡计算,过去十年间,光伏成本已降至原来的1/8,未来短期内可能继续降低30%。
但成本的急速下降并不意味着行业已不再需要财政对新能源的补贴。事实上,随着光伏、风电规模的继续扩大,财政补贴已开始捉襟见肘。
目前,新能源补贴主要来自电价附加,金额为每度电1.5分钱,在董秀芬看来,“这笔钱是不够用的。”
李鹏进一步计算:“如果风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重达到20%-30%,一年的补贴需求将近6000亿元-1万亿元,这种补贴方式是不可持续的。”
补贴金额下调的大趋势要求企业继续大幅降低风电、光伏成本,这也成为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第二个基调。
“要通过市场竞争,在"十三五"时期推动风电开发成本进一步大幅下降,逐步减少风电行业对补贴的依赖。”李鹏表示。
而对于成本下降的具体数字,董秀芬认为,这需要同时考虑发电侧和用户侧,“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,发电侧成本进一步下降30%-40%”。
补贴和成本双降的背后是企业更加激烈的竞争,事实上,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持有相同的观点:“十三五”期间,风电、光伏企业将进入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,竞争程度甚至超过前两年的低迷时期。
工信部为此专门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》,“用以引导和推动光伏企业自愿开展兼并重组,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。”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大会上表示。
具体至风电、光伏规划的布局和预期装机容量,国家能源局的初步方案业已落定,由于尚未征求各方意见,仍然存在微调的可能。
董秀芬表示,规划总目标以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15%、2030年达到20%的基准设定各自权重,风电、光伏保持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,至2020年,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.5亿千瓦,在电力结构中占比7%-8%。
对于风电,李鹏表示,“十三五”整体规划把握稳中求进的原则,一定会保障不低于“十二五”时期的年度市场增量,这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。
而风电、光伏的建设布局则与“十二五”时期不同。
据悉,除西部地区以大型光伏、风电基地为主外,鼓励东中南部地区建设分布式、分散式光伏电站,包括渔光互补、水光互补、光伏农业、屋顶光伏等,在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如京津冀、珠三角、长三角地区,分布式光伏的比例将逐渐上升。风电布局则综合考虑输出和消纳等制约因素,主要布局于低风速地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家能源局为光伏电站的建设设定了相当宽松的政策环境,“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可以建设。”董秀芬说。
企业主攻方向:降低成本和运用互联网+
与主管部门降低补贴和成本的规划思路吻合,风电、光伏企业也将降低成本列为“十三五”期间的主攻方向。
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为例,总裁瞿晓铧在会上强调“怎样能够使太阳能实现廉价?”他认为,未来光伏制造将向“智慧”和“智造”发展。
具体至光伏制造,阿特斯将通过三项措施降低成本:提高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的效率;广泛引入自动化设备以及智能互联;运营信息的数字化管理。
“在五年以后,我们将实现用电侧的平价上网,这意味着,届时每瓦成本大约在4-4.5元人民币,而在未来的十年,则实现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比现在提升5%,组件成本下降大约25%以上,使用寿命上升5%到10%。” 瞿晓铧表示。
阳光电源则通过提高效率和寿命降低光伏发电成本,该公司是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。其董事长曹仁贤表示,“到2017年,MPP的效率要做到99.9%,逆变器的效率要做到99.5%,而组件的寿命要超过30年。”据悉,阳光电源正在研发的器件使用的是碳化硅材料,最高效率可以做到99.4%。
而技术更为成熟的风电行业,在技术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,希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,这里的成本既包括建造成本,也包括运维成本。
其中,金风科技的战略转型方向就是围绕“降低度电成本”,度电成本的下降不仅仅局限于风机造价的下降,采集风能效率的提高更加重要。作为提高风能采集效率的举措,金风科技推出了柔性塔架。按照风电的规律,塔架每增高10米,平均风速至少增加0.1米/秒,这将为发电商带来更高的效益。
在推进降低度电成本的进程中,金风科技也希望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和工具。
“利用大数据可使风电场变得更加智慧,发电量提升5%。”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称。
GE最近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目标是提升效率1%,其中国可再生工程技术总经理康鹏举测算,风场发电量提高1%,意味着利润提高4%。“今后的趋势是,任何一个硬件设备的制造商,都将转变为软件公司或者数字化公司。”
而风电、光伏行业外的人士则更加具有兼容性,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的首席研究员曹寅认为,今后的能源行业将实现“(可再生能源+储能+智能电网+电动汽车)×互联网行业”的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