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质量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将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、低碳经济等手段,引导广大企业和群众,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    在首批省级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——秀洲区油车港镇钱家桥村,村里不少居民的楼顶上都安装了光伏太阳能发电板,光伏发电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了。
    村民徐永根家,就安装了8块太阳能光伏板,总造价18000元,徐永根自己只要出8000元,其它的全部由政府补贴。这个小型家庭太阳能电站,并入了国家电网,徐永根每年可以获得2400元左右的收入。和徐永根一起,去年,村里共有11户人家成为镇里第一批“光伏屋顶”的尝试者,现在,又有57户人家报名。
    目前,这种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,正式在我市各地推广,在不少地方,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也日益普及。在海宁鸿翔环保建材公司,全封闭的破碎生产线,正在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、研磨,从机器另一端出来的,是成批的新型墙体材料。这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,总投资6800万元,运行半年多来,每天可消化建筑垃圾28000多吨,实现了“变废为宝”。
    海宁是全市首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地区,已经先后实施皮革废液净化与循环回用技术、餐厨和建筑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项目,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    我市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提出,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,推动循环经济在生产、流通、消费、回收各个环节和企业、园区、社会各层面的发展,促进资源综合利用、高效产出,构建以低能耗、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。